<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海宁市全力打造两业融合发展县域样板

        发布日期:2021-10-19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海宁市聚焦时尚、半导体、光伏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不断加强产业生态建设,加快融合互动集聚发展,以创新驱动打造“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近期,海宁市成功入选国家两业融合发展区域试点,全国仅有20家入围。

        一、以服务为导向,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

        一是打造时尚产业新标杆。主动求变,积极推动传统皮革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保持海宁时尚产业在全国领先地位。设计端通过“本地培育+优质引进”,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点对点的设计服务,加强设计版权保护,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20年皮革设计基地实现服务收入2.42亿元,成果转化值28.14亿元,被国家工信部评为“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销售端强化与阿里巴巴、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合作,培育摄影、直播等专业化电商人才,2020年直播商品网络零售总额超过35亿元,零售量突破2000万件。

        二是实现全光网领域新突破。依托半导体、数字经济等产业基础,引导差异化竞争,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在提升业务的同时不断向下游全光网服务领域延伸。如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切换业务模式,从单纯研发、销售产品,升级为为客户提供整套基础通信与智慧系统方案,目前已实施了杭州华立科技园、杭州市江干区濮家小学等全光网项目,智慧网络产品和方案已经广泛部署于北美、欧洲、亚太、中国大陆等地区的运营商和垂直市场行业客户,受到一致好评。

        三是构建供应链服务新生态。以产业园区为平台,依托“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供应链思维,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服务管理,串联起产业上下游及各相关方,构筑产业新生态。如浙江物产经编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供应链集成服务为导向,为经编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融货拆借、价格管理、厂库监管、智能改造等多种服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已累计服务经编企业997家,为客户周转融资近35亿元,为中小企业授信超过2亿元,被评为浙江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

        二、以数字为依托,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

        一是数字引领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支持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强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出台《关于推进“千企万机上网触云”深化智能化技术改造的若干措施》,明确智能化技术改造重点途径,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明确方向。推进以“四朵云”为基础的海宁“时尚大脑”建设,深度参与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构建以时尚码为核心的多场景应用体系。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育晶科等1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海利得等7家企业顺利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成功打造3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云已服务企业1028家。

        二是因产制宜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全力推动数字化改革,深入贯彻“新智造”理念,以智能化改造为突破口,打造强劲“智造”引擎,分行业、分区域、分重点精准推进智能化改造。建立完善海宁新智造企业库,发布《海宁市时尚产业“智能制造”重点鼓励设备目录》,围绕特色产业领域,瞄准重点产业关键工艺环节,着力打造一批智能化改造典型样板。2020年以来,累计启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49个,完成投资额24.43亿元,新增工业机器人388台。红狮宝盛、西子重工、龙潇医疗和川源医疗等4个项目入选省级“四个百项”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

        三是双管齐下定制智能诊断服务。针对行业共性新智造难题,强化“一行业一诊断”服务,建立分行业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技术支撑体系,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和权威专家学者,深入开展一线调研,编制细化行业的智造报告,深入剖析行业现状、改造难点、改造目标、改造路径。针对各企业面临的个性问题,深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咨询诊断服务,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探索成立“海宁市技改产品技术超市”,为有意向企业免费提供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服务,出具诊断建议报告。截至目前,已收录涵盖全市14个行业的海宁市内外服务商共计44家,累计诊断企业130余家。

        三、以创新为引领,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是改变思维,实现用户消费新体验。依托先进制造优势,挖掘产业痛点,实现全链路技术化转型,将传统产业以“商品流转”升级为“服务流转”。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优势,打破行业线上和线下独立销售的传统模式,以新零售视角和国际化思维,实现门店发展新变革和用户消费新体验。如帘到家以“互联网+”和“实体店+”的双加思维,聚合、整合、优化上游供应链企业,培训、赋能、升级下游门店,形成“前台服务、中台管理、后台研发”的产业运营模式,实现企业运营效率提升45% ,门店加盟推广效率是同行业的3.2倍,客户下单效率提升70%,企业库存同比下降31.7%,用户消费时间缩短52%。

        二是创新先行,迈出产学研合作新步伐。充分发挥浙大国际校区、鹃湖国际科技城创新引领作用,深入集聚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创新资源,形成“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大院名校”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提升产教融合联盟内涵,扩大联盟影响力,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有机结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成立集成电路、时尚产业、新材料等7个产教融合联盟;已有浙江大学等40余所院校、浙江省旅游协会等13个协会、天通控股等300余家企业加入各产教融合联盟;已培育皮革城、万凯等产教融合型企业8家,建成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产教融合实践教育基地等产教融合实践基地11个。

        三是低碳发展,紧抓能源转型新机遇。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优化整合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探索构建新能源发电、储能设施、电动汽车、办公空调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和可调节负荷等源网荷储高度整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建立健全一体化协调控制模式,提升能源数字化建设水平,加快形成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新格局。如尖山新区(黄湾镇)“需求+市场”双重促动,成功建立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和浙江首个“绿色低碳工业园”,走出绿色低碳的发展新路,截至目前,共有企业光伏97座,新能源装机容量314.4兆瓦,其中光伏229.4兆瓦,人均光伏容量9.7千瓦,超过浙江省人均水平42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