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宁波市镇海区推进环境监控中心“四化”建设打造多功能监控体系
        发布日期:2023-03-03 16:07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宁波市镇海区环境监控中心建于2008年,建筑面积10680平米,累计投资2.5亿元,是镇海区环境质量监控及演示中心、环境应急事故处置指挥中心和公众环境教育基地。借助近年来的数字化改革东风,中心现已建成集大气、地表水、扬尘、噪声于一体的在线监控系统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环保设施用电监控、放射源智能监控、VOCs走航监测、城郊烟气高空了望、机动车黑烟抓拍等应用系统,形成较为完善的多功能区域环境监控体系。目前,镇海生态环境数字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基本实现“四化”目标。

        一是监测实时化。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在全区范围建成大气自动站9座,包含7套常规因子、5套有机特殊因子(可监测116种因子),地表水自动站26座,扬尘监测站点17个以及环境噪声监测站点13个,实时监控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编织覆盖全域的智慧监管“天罗地网”。污染源监测方面,全区155家企业、1114个数据监控点位、1022个视频监控点位与中心实现联网,监控范围覆盖污染源废水、废气、VOCs、放射源、危险废物等,利用物联感知和智能监控,将前端视频图像及监控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形成对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的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监测监控。

        二是监管科技化。持续拓展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模式,强化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深化异常数据闭环处置。出台《镇海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在线超标预警报警及异常数据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构建形成从问题发现到响应处置全过程闭环管理执行链。2022年,分级分类处置在线监控异常报警11993条,利用在线监控系统自动留样功能,查处一起废水超标排放行为,被列入浙江省2022年度第一批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全市首次直接利用在线监测数据查处一起废气超标排放环境违法行为,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充分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效能,有效打击超标排污违法行为。

        三是管理数字化。2021年建成“镇海生态环境一张图”综合数字平台,全面集成各类生态环境应用系统,打造生态环境监管一体化、多协同、全过程体系。深度整合各类环境数据,开发移动执法终端,完善项目线上审批及批后监管,贯通环境事故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对接走航在线监测平台,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由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2022年在全省率先建成“辐射安全智控”数字应用,构建核技术利用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新体系,打造辐射安全治理镇海样板。今年将开展“数治危废”应用建设,开发全省区县级“无废指数”及减污降碳绩效测评体系应用场景;谋划“数字治气”应用建设,建立石化化工全过程管控系统、异味溯源和闭环处置系统等应用场景,实现石化化工废气从末端监管向全过程监管转变。

        四是教育大众化。创建成功首批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入选生态环境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依托中心海量数据和智慧环保系统,持续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环保公众参与。通过环境质量演示大厅、户外信息公告屏、空气质量发布平台、政务新媒体等,构建多元化环境信息发布载体,多途径、多渠道、实时公布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知晓度和参与度。针对群众关注的有机污染因子状况,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6种有机特征因子浓度互联网实时发布,不定期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邀请环保监督员、学校师生、干部群众参观交流,普及生态文明理念,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